建校12年,云南丽江华坪女高1800余名女生走出大山上大学。佳绩频出之时,校长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说:“听到学生们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值了。”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

从目睹贫困女生辍学悲剧
到心中萌生“让大山女孩有书读”的梦想
一路来
张桂梅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也始终没有放弃梦想
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
教育扶贫主战场
最终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
变为了现实
她终其一生
用生命践行使命
用情怀抒写担当
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
作为时代的“燃灯者”
张桂梅笑对人生风雨坎坷
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
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
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
对教育事业的信仰
她帮助一个个孩子
改变人生的轨迹
进而帮助一个个家庭
改变困难的处境
这是何其崇高的事业
张桂梅同志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希望。今天,让我们走进张桂梅的故事。
她说:“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就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誓言,同时也是张桂梅对大山里的女孩们的殷切期许。在创办女高的过程中,张桂梅面临了重重困难。从2002年到2007年,张桂梅每年利用寒暑假到外地筹款,但总共只筹措到一万元,远远不够开办一所学校所需要的资金。直到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事情才有了转机。大会期间张桂梅破旧的裤子引起了一位记者的注意,这位记者在详细了解张桂梅的情况后,发表了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张桂梅因此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终于在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正式开学。华坪女高招收的,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无法继续求学的山区女生。从2008年建校至今,共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华坪女高走进大学。

张桂梅如一座高山一般,支起女童看向更远的世界。一个失去了爱人内心常含悲苦的中年女性、一个身患多种疾病时时忍受病痛的孱弱之躯、一个膝下没有子女身边没有亲人的孤独者,何以能够将大山深处的农家女孩视为己出,免费为这些山区女孩提供教育,十几年如一日肩扛着一所免费女高奋力前行?靠的是心中的那份信念——那份改变山区女孩命运的执念!信念在,力量就在!
她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没有孩子,却被几百个孩子称呼为“妈妈”;日子清苦,内心却总能安享另一种阳光。张桂梅老师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在坚守与奉献中为教育扶贫事业鞠躬尽瘁。
早上天还没亮,63岁的张桂梅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拿着大喇叭催促“起床喽,姑娘”“快点呗,还有两分钟上课了”,张桂梅笑着说:“因为要求严格,她被姑娘们起了‘魔鬼’‘周扒皮’‘半夜鸡叫’这样的外号。”她们不知道的是张桂梅老师已身患重疾,体内的子宫肌瘤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般随时折磨着她,她忍受剧痛,只为了能让更多的女孩考出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将来为社会做贡献。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超过10万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中国,也有千千万万的人为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有一位名叫张桂梅的女教师,她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张老师被女孩子们亲切称为“张妈妈”。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评 )
她说:“支撑着我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

总有一种信仰,为国为民,坚定如磐,那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那是“如果自己突然走了,葬礼就不办了,骨灰直接撒到金沙江,请提前把丧葬费预支给我,我想把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张桂梅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同时她也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坚持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本,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她坚持每周开展1次理论学习、重温1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她用自己真实有力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张桂梅便是这种理想信念最好的传递者,而她学生也用自己努力得来的成绩肯定了这种精神。走出大山的女孩子来信说:“我要扬帆远航了。把女高、把您教给我们的善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把每份感动也以同样的方式给予那些需要的人。”走出大山不是终点,这些孩子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张桂梅老师作为背后的燃灯人,永远默默支持着她们,仿佛在说:“忘了这里,别回头看,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